江门3D打印

江门3D打印

当前位置: 江门3D打印 > 企业新闻 >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个性化和精准化
企业新闻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个性化和精准化

更新时间: 2019-11-18 15:01:06  查看次数: 296    

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是通过材料逐层不断增加的方式来制作三维实体的一类制造工艺的总称,由于该类技术是采用计算机三维数字化模型数据直接驱动的,同时层内材料之间的分布与层间材料的堆积方式从原理上以及一些工艺方法的建造方式上都可以对其进行离散化控制,因此该项技术又被称为数字化成型与制造技术。与传统的利用刀具等加工工具去除材料的方式相比,基于离散、堆积原理的3D打印技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具有高度的柔性,能够轻而易举地“打印”出内部镂空以及其他采用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或特殊结构。3D打印技术它是不需要特定的模具以及漫长的工艺流程,产品制造过程快速、便捷,对于小批量尤其是单件产品的制造,具有显著的时间和成本优势,同时3D打印技术还具有个性化和精准化的特点,在医学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根据患者术前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资料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逼真地制作出具有精确内部解剖结构的患者病变部位三维实体模型,从而使医生全方位立体直观地了解病变部位的解剖结构关系,从而制定手术计划并模拟手术过程。


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需要精准的临床诊断,而一些复杂结构性心脏病的病变部位畸形的形态和解剖结构比较复杂,需要丰富的影像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而且在将传统的2D影像学图像理解转化成3D图像的过程当中,医生对术前的评估和疾病的分析易产生误差,3D打印模型也可更直观呈现心脏内部及血管的三维解剖结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理解各解剖结构位置和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立体直观的呈现畸形部位的三维解剖学形态,可以极大的帮助外科手术医生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使用患有心室间隔缺损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CT影像数据构建完整的心脏模型,CT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薄的重建扫描层厚,适合于医学图像建模以及定量分析,运用专业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17.0构建出包含心室间隔缺损病变部位的心脏三维数字化模型,运用心肌分割法完成了心肌部位的三维重建,同时运用血池分割法完成了血管部位的重建,Mimics17.0是一套高度整合而且易用的3D图像生成及编辑处理的模块化结构的软件,它能输入各种扫描的数据如CT、MRI,建立3D模型进行编辑,然后输出通用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FEA(有限元分析),RP(快速成型)格式,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大规模数据的转换处理,构建出的室间隔缺损心数字化三维心脏模型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

结合3D打印和微注射成型,生产定制双层药片

3D打印模型优化研究

3D打印与机构设计的组合